在四月十四日的直播中,前女足国门赵丽娜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退役两年的心路历程和投身足球公益的经历。
两年前的今天,赵丽娜脱下了陪伴她多年的球服和手套,将“门将赵丽娜”的称号留在了赛场上。然而,退役后的她并未离开她深爱的足球。她以公益发起人的身份重回球场,从追梦者转变为造梦者。她坚信,足球比赛在她的人生中仍然继续,她只是将“不服输”的信念转移到新的战场上。
她重回球场,投身公益事业。经过两年的努力,她的公益项目已经在十个球场落地,探访了五十所偏远地区的乡村学校。这个阶段性成果让她离实现“走进一百所偏远地区乡村小学”的目标越来越近。尽管造梦的路途艰难,但她表示只要有同行的人,就不会失去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退役后,赵丽娜面临了许多质疑和挑战。她不仅要对抗球场上射来的球,还要对抗社会的偏见。然而,她选择积极面对,尝试了多种新领域,如唱跳舞台、特约记者、录综艺、出单曲、做播客等。在三十多岁的年纪,她享受着接触新事物、二次成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赵丽娜学会了屏蔽外界的嘈杂声音,专注于自己的成长。她分享了一句话:“我们不是必婚主义也不是不婚主义,我们只是幸福主义。”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她对催婚的态度,也启发了她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种幸福。这些幸福可能来自于见证自己的成长,陪伴家人,看到更多孩子们在球场上洋溢的笑脸。
尽管赵丽娜以前害怕输球,但现在她更害怕的是“不够快”。她担心偏远地区的孩子等不到新的球场,担心性别刻板印象比他们跑得更快。然而,当她看到球队中唯一的女孩在比赛中毫不逊色于其他男生时,当越来越多的女生开始踢球,当越来越多的女足球队成立时,她感到无比的激动。她认为,当女孩掌握控球权时,连命运都要让出射门角度,没有人能决定女孩的未来。
赵丽娜表示,她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允许犯错但绝不会认输妥协。她的第二张人生答卷没有标准答案,也不再追求满分。她希望和大家一起答得漂亮、答得出彩。她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种幸福,去挑战自我、超越自我。